通化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简介
经济管理学院肇始于2006年设立的工商管理系,2012年升格改建为工商管理学院,2019年正式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。2021年,依托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成立“通化文旅现代产业学院”,深化校地、校企协同育人机制。历经近二十年建设,学院已累计输送6000余名高素质人才,成为通化师范学院发展最快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成效最突出的二级学院之一。
学科与专业建设
学院现设有财务管理、旅游管理、互联网金融3个本科专业,并开设“长白山区域文化与旅游开发”微专业,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牵头单位;学院现有工商管理、金融学两个一级学科,2021年工商管理获批校级一流学科,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。
师资队伍
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9人,其中教授4人、副教授13人,博士占比达51.7%。师资团队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经验:拥有吉林省D类人才1人、拔尖创新人才1人、E类人才7人;2名教师入选通化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;60%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,全体教师均具备企业兼职经历,形成鲜明的“双师型”师资特色。教师多次荣获校级“三育人”“师德标兵”先进个人、“通化市三八红旗手”等荣誉称号。
科研与社会服务
学院拥有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长白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”、吉林省科技厅智库平台“吉林省特色经济创新战略发展研究中心”两个省级平台。近五年,教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0篇(含重要期刊26篇、核心期刊23篇),出版专著25部,获软件著作权56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4项;获批省级科研项目54项。学院与通化市百余家企业建立合作,承担企业战略设计、员工培训等横向课题50余项,到账经费327.9万元;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20余项,形成“基础研究—应用开发—决策咨询”的全链条科研体系。
实践教学与育人成果
学院建有茶艺、中餐服务、企业理财等9个专业实训室,并与3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。其中,“山丹丹农友助销实训中心”自2016年运营以来,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超500万元,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案例。学院构建了“校内实训—企业实战—创业孵化”的实践链,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,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229项(其中A+类赛事4项、A类13项、A-类9项)。2020年,学生在“中国国际‘互联网+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中荣获国赛铜奖,刷新学校历史最好成绩,同年学科竞赛排名跻身省内高校前列。
育人理念与就业保障
学院秉承“重活动、重专业、重实践”的“三重”育人理念,开展“红色筑梦·手创未来”文化节、专业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,依托“第二课堂”提升学生综合素质,构建“全链条”育人格局。同时,学院实施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专项行动,深度调研企业需求,拓展就业渠道;组建考研导师团队,为学生提供全程学业指导。近十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,大批校友成长为行业骨干,社会美誉度逐年提升。
未来展望
学院以“博学以明理,实践求真知”为院训,以产教融合为抓手,以特色发展为导向,致力于培养“懂经济、精管理、强实践”的复合型人才,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经管智慧。